
第 1 页 / 共 19 页

第 2 页 / 共 19 页

第 3 页 / 共 19 页

第 4 页 / 共 19 页

第 5 页 / 共 19 页

第 6 页 / 共 19 页

第 7 页 / 共 19 页

第 8 页 / 共 19 页

第 9 页 / 共 19 页

第 10 页 / 共 19 页

第 11 页 / 共 19 页

第 12 页 / 共 19 页

第 13 页 / 共 19 页

第 14 页 / 共 19 页

第 15 页 / 共 19 页

第 16 页 / 共 19 页

第 17 页 / 共 19 页
详解_第1页_学霸英雄_www.xuebayingxiong.com.png)
第 18 页 / 共 19 页
详解_第2页_学霸英雄_www.xuebayingxiong.com.png)
第 19 页 / 共 19 页

《思想道德与法治》期末复习题库
思想道德与法治:期末复习题库 作为思想道德与法治补考的题库,本资源旨在梳理核心概念,巩固理解,为期末考试提供全面支持。它涵盖了思想道德与法治之间的关系,以及两者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。 一、思想道德与法治的关系 “思想道德与法治”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它强调的是一种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,这种体系指导人们的行为,并与法律法规相互促进、相互支撑。 思想道德是法治的基石: 法治的根本在于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追求。这种追求源于对道德的坚守,即对公平、正义、善意等道德规范的尊重和遵守。 法治促进思想道德的规范: 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,能够约束人们的行为,维护社会秩序,从而为思想道德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。 二、核心概念梳理 法治: 不仅仅是法律的执行,更是一种以法律为核心的价值理念和制度体系。它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,以及法律的权威性和可预测性。 道德: 指人类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尊重、相互信任、相互关爱的情感和行为规范。它具有主观性和情面性,是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。 良知: 人固有的一种对善恶、对正义的判断能力。这是道德的基础,也是人们行善的基础。 良心: 人固有的一种对是非、对善恶的判断能力。它是道德的最高准则,也是人们行善的基础。 公共利益: 社会整体的利益,是全体公民的共同利益。 三、重要原则 国家利益至上: 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。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: 法律面前没有优待和歧视。 依宪治国: 国家的一切权力都必须在宪法框架内行使。 法治精神: 坚持公平、公正、公开的原则。 四、总结 “思想道德与法治”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。只有坚持以道德为根基,以法治为保障,才能实现社会公平正义,促进社会和谐发展。 祝您考试顺利!
展开
思想道德与法治
2025-04-04
39次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