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第 1 页 / 共 7 页
详解_第1页_学霸英雄_www.xuebayingxiong.com.png)
第 2 页 / 共 7 页
详解_第2页_学霸英雄_www.xuebayingxiong.com.png)
第 3 页 / 共 7 页

第 4 页 / 共 7 页

第 5 页 / 共 7 页

第 6 页 / 共 7 页

第 7 页 / 共 7 页

中国哲学史期末考试试题
中国哲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本次期末考试旨在全面检验同学们对中国哲学史的理解和掌握。试卷涵盖从先秦诸子到清代的哲学思想,考察理论基础、重要人物和经典著作。希望大家能够以深刻的理解和批判性思维,展现出对中国哲学史的深度认识。 第一部分,涉及先秦时期,包括孔子的“仁”、“礼”思想,老子的“道”学,以及孟子的“民本”思想。请仔细阅读《论语》、《道德经》和《孟子》,并结合其时代背景,分析这些思想的意义和影响。特别注意,不同学派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差异和张力,这构成了中国哲学史的复杂性。 第二部分,重点考察诸子百家思想的演变和发展。例如,阳货的“兼相求同”,墨家的“非攻”思想,都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。同时,也要关注这些思想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借鉴,例如,墨家对儒家思想的吸收,以及儒家对墨家思想的反驳。 第三部分,主要考察近古中后期的哲学思想。例如,张子的“天人合一”,程朱理学的“存心”、“致心”,以及王守仁的“心学”,都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 了解这些思想的形成根源,以及它们如何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相适应,对于理解中国哲学史至关重要。 最后,务必关注中国哲学史的整体框架,它并非孤立存在的,而是与中国历史、文化和社会发展紧密相连。 只有这样,才能真正理解中国哲学史的内涵和价值。祝大家考试顺利!
展开
中国哲学史
2025-08-05
26次阅读